香港硕士读几年(香港硕士读几年?)




香港硕士读几年,香港硕士读几年?

VOL3052

最近,一个自闭症神童11岁读硕士的新闻火了。

她叫阿达拉•佩雷斯•桑切斯,3岁确诊为自闭症,5岁小学毕业,1年后读完初高中,11岁获得工程学学士学位,现在正在攻读工程学硕士学位。她智商测试结果为162,甚至高于霍金的160,在数学和化学方面展现出惊人的天赋,未来她希望成为宇航员。

评论区最高赞是“看来我和智商之间就差个自闭了”。很多人要么把自闭症和“高智商”、“天才”、“神童”划等号,要么认为自闭症都是“傻子”,“弱智”,避之不及。那么,自闭症到底是“天才”还是“傻子”?

评论高赞:“看来我和智商之间就差个自闭了”

对于自闭症家长来说,“神童”永远只存在于传说中,自己的孩子“智商低”怎么办?怎么拯救自家孩子的“智商”?

针对这些问题,小编整合了大小米的报道和权威资料,供家长参考。

“天才”与“低能”共存

迈克尔·菲茨杰拉德是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长期致力于自闭症研究,在梳理了1600名孤独症患者的特征和名人的生平事迹后,他写了《天才基因:阿斯伯格征天才如何改变世界》,其中提到很多政界、科学界和艺术界的伟人如牛顿、爱因斯坦、乔治.奥威尔、H.G.韦尔斯和维根斯坦等,都有包括阿斯伯格症候群在内的自闭症特征。

学界称这种“天才”为“学者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但非凡的疾病,患者通常患有某种发育性的身心障碍(包括但不限于自闭症),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但同时他们身上又傲然存在着某种蔚为大观的“孤岛天赋”,与其一切低能产生强烈对比。学者综合征患者的IQ水平不一定高,一般介于40-70之间。

电影《雨人》中的主人公雷曼就是典型的自闭天才

这种“孤岛能力”通常包括5大方面:音乐、美术、日历计算、闪电计算、机械和空间技能。在《孤岛天才》一书中曾提到,约有一半的学者综合征患者的基础疾病都是自闭症,而在自闭症患者中,患上学者综合征的比例高达10%。

因此,相对NT来说,自闭症人士中的“天才”往往是个“特才”,在特定的领域很强。但“天才”的另一面是“低能”。他们依然存在自闭症的典型表现,社交、沟通障碍和是否存在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感觉异常或者伴随其他发育障碍。

这就导致他们尽管拥有某种特殊能力或者技能,但其他方面都显著落后于普通人,甚至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表现出来就是行动刻板、举止怪异冷漠、不会沟通交流,给外界造成自闭症像“傻子”的印象。其实,学者综合征患者与普通的“天才”最关键的区别只在于有没有患有基础疾病或其他障碍。

是不是自闭症,和智力无关

说自闭症都是“天才”或者都是“傻子”显然是错的。那么从整体上看,自闭症的智力水平如何呢?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医师邹小兵教授曾经在《与你同行》里提到一个数据,55.2%的自闭症儿童患有智力落后(IQ<70),44.7%具有平均或者高于平均水平的智力,其中有 2.7% 自闭症儿童IQ>115。前者被称为低功能自闭症,智力低于正常范围,后者被高功能自闭症,他们通常具有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尚可。

随着目前自闭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的放松,智力在正常或者超常水平的自闭症儿童正在逐渐增加。在美国疾控中心(CDC)2021年的数据中,64.8%自闭症儿童智力正常(IQ>70)。2023年3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个数字有所下降,有62.1%的自闭症儿童属于边缘性智力障碍和智力正常。

图为2018年美国CDC统计:不同地区的ASD儿童的智商信息数据。

自闭症儿童的智力水平有高有低,确诊一个孩子有没有自闭症,其实和智力没有关系。单纯的自闭症并不包含智力障碍,例如经典自闭症的孩子早期往往只有自闭症的表现,无智力损害,但是,如果没有及早发现并及时干预,这些孩子很可能在长大后表现出智力损害,就会对他们的预后和未来的独立生活造成影响。

自闭症孩子“智商低”就没办法了?

那是不是一旦测出自己的孩子智商分数低,他的未来就完了呢?

不是。

首先,给低龄的自闭症儿童测智商结果不一定准确。世界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一份报告,“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the future of care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autism(自闭症支持和临床研究的未来)”。自闭症话题著名博主丫丫爸爸,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化学博士,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该文献进行了详细解读,据他介绍:有些IQ很高,语言能力很强的自闭症人士也可能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需要24小时的支持,自闭症人士的智商测试很难做到准确。

邹小兵教授就曾遇过这样的案例:第一次测试,孩子不合作,智商只有30,后来经过社交训练孩子一年后再次测试智商,这次合作了,结果智商140。这不是说明真正的智商提高,而是孩子智商本来就不差,甚至很好,但由于社交差,不合作,导致智商分数低甚至很低。

所以,当孩子有严重自闭症症状时,所进行的智力测试结果不一定准确,不能就此判定孩子有智力障碍。

对于低年龄自闭症儿童,即使IQ分数也很低,经过早期发现、科学干预,智力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反过来,高功能自闭症如果干预不当也可能发生严重问题,特别是在青春期的情绪障碍,甚至会导致患者丧失原有功能。

那还要不要做智力测试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与康复科主任万国斌认为,给孩子做智力测试目的不是为了得到诊断结果,更重要的是提高医生的诊断率、了解强弱项,制定干预计划,动态监测孩子的发展。

如何拯救孩子的“智商”

邹小兵教授认为,在经典的自闭症(即不是症候群性自闭症),多数孩子智力一开始可能是正常的,如果积极开展以社交为中心内容的干预,他们首先表现出社交改善,接下来智力以及其他能力就会逐渐显现(并非提高)出来。

相反,如果没有开展以社交为中心的训练,过分注重智力和运动能力训练,则孩子随着年龄增大,依然可能表现广泛性发育落后,即社交、感知觉、运动、智力、情绪、行为等都存在障碍。

不少智商很好的自闭症患者,因为在青春期患上情绪障碍而无法独立生活。而那些智商低的孩子,学习成绩可能不好,但是他们习得了足够的生活技能,同样可以独立生活。

大小米曾讲过一个博士妈妈带智商30的自闭症儿子的故事。这个妈妈是名古屋大学计算机领域的博士,爸爸是丰田旗下电装公司的高管,他们有一个在日本出生、长大,现在智商只有30的18岁男孩sei,去年已经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1268日元(约人民币66元)。

sei正在捣土豆泥 图源:sei妈

在sei刚被诊断为典型自闭症时,智商测试只有58,属于严重的智力落后,确诊时。妈妈三年投入200万日元(参考2007年的汇率,约等于人民币15万)请特教老师和自己在家教孩子,想尽可能把孩子拉回靠近正常人的轨道。

但是努力3年后,sei的分数依然只有五十几,且此后一直在降低(距今最近一次测试是15岁,仅有30)。

“把‘弱智’教成正常人,是不可能的。”sei妈一点一点接受了现实,她对儿子的要求一降再降,“能够有基础认知和生活能力就好。”

于是,她开始培养sei独立刷牙,换叠衣服,整理餐具和玩具,收拾碗筷等技能,关注儿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让他拥有了基本的生活自理和可控的行为。

为了培养儿子的工作能力,从sei初中开始,妈妈就带着做一些简单的纸质品加工工作,比如,折叠盒子、日历装册等。sei很积极,有时1个小时可以完成10-20件作品加工。

sei在作业所搬洋葱 图源:sei妈

现在,sei在家附近的“loving”(一家残障者支援生活介护作业所)找到了工作,在职员看顾下,打包洋葱,给土豆削皮、帮忙送货,适应得很不错。

其实,家长们并不求孩子变成“天才”,只是希望孩子能够融入社会、独立生活,过上好日子。大小米的明星家长、广州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副理事长卢莹曾说:“在我看来,智商超过60,就足以应对生活中的各项事务,人生多出来的智商都是人斗人的。”

她有一个22岁智商62的自闭症儿子森森,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她说:“尽管森森的一生,可能都只是从事社会上的低端劳动,收入不会很高,但说不定,他会生活得比普通人更健康,更快乐。”

会很高,但说不定,他会生活得比普通人更健康,更快乐。”

参考文献:

[1]《与你同行——自闭症儿童家长必读》.邹小兵主编.2013.5.人民卫生出版社

[2]《孤岛天才——深度探究学者综合征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美】达罗·A特雷费特著.易伊译.2018.1.广东人民出版社

香港硕士读几年(香港硕士读几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香港硕士读几年(香港硕士读几年?)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