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2月18日,“遇建·中轴——北京建筑大学师生建筑文化研究专题成果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展示近百幅珍贵照片,通过展板、实物、VR场景体验等方式,系统展示北建大师生在中轴线保护领域相关的科研学术成果。

展览现场

展览由北京建筑大学和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联合主办,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承办,是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与北京建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的首次合作。

开幕式上,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陈红兵致辞介绍,展览阐释的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科技奥秘,汇聚了北建大师生在中轴线规划布局、传统科技智慧、哲理思维等方面的探究,是一代又一代北建大人赓续奋斗,在北京中轴线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希望展览能够提高公众对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关注,为北京中轴线历史遗产保护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为北京中轴线申遗贡献一份智慧与力量。

展览现场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馆长、北建大84级校友徐咏梅表示,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要加强与北建大的合作,在弘扬传播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好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方面发挥好社会文化机构的平台作用。

北建大文发院/人文学院院长秦红岭介绍,该展览去年3月启动,以研究和科普视角,展示了北京建筑大学马全宝历史建筑保护团队、王崇臣水文化遗产团队和王锐英桥文化研究团队多年来有关北京中轴线的研究成果。

据介绍,展览分前言、概述、水系、建筑、桥梁、中轴延续五个版块,共三级展示,展出图片近百幅,辅之以文案介绍5000多字。展架采用环保材料,灵活多变,以翻阅读本的方式,阅读中轴线。展览现场还有北京北建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太和殿登基大典”VR场景体验,让观者在品阅中互动。

中轴建筑板块主要介绍了中轴线上建筑的空间序列、格局形态、文化内涵,以及轴线上的端点和祭祀建筑。钟楼、鼓楼位于中轴线北侧端点,是古代皇权地位的象征。除了紫禁城和两个端点建筑,中轴线上最重要的建筑还包括几处祭祀建筑,如天坛、太庙、社稷坛、先农坛等。

据悉,北京建筑大学师生团队围绕中轴线历史建筑开展了大量工作,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臧尔忠教授带领建筑系师生对先农坛开展了早期法式测绘研究工作。之后,汤羽扬和马全宝教授团队进行了更为深入、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工作。朱光教授、王晏民教授开展的故宫三大殿三维激光扫描和数字化,荣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中轴线数字化科技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天,马全宝代表历史建筑保护团队介绍了中轴线上的建筑布局、规制及其营造的技艺。

在中轴线形成演变过程中,水是中轴线形成演变的重要因素。北京作为我国历史古都,其发展变迁也与水密切相关,城市的选址、防卫、漕运、园林、供排水都与水密切关联。经过历朝历代的规划,围绕中轴线形成了“六海映日月,八水绕京华”的水系格局。近年来,王崇臣带领团队围绕中轴线开展了走河、举办展览、出版绘本等一系列研究和科普活动,他们将中轴线的水文化普及到社会公众当中。开幕式上,王崇臣代表水文化遗产团队介绍了河湖水系对中轴线形成演变和形态格局的影响,并阐述了中轴线上水利节点所蕴含的营造智慧。

有水的地方就有桥。中轴线也是一条桥跨纵横的桥梁轴,无论是中轴线的起点,还是其规划、延展,桥梁都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展览桥梁板块的主要策划人——北建大王锐英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轴线桥梁研究,出版了专著《北京中轴线上的桥梁》。他认为,钟楼、鼓楼、万宁桥、火神庙和地安门分别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形成金声玉振、一元复始、既济未济、循环更新之象,恰好构成了一幅东西南北藏风聚气于中轴线,贯彻天地的五行八卦的意象。可以说中轴线的桥梁中蕴含着很深的古代哲学思想。在桥梁板块最后,介绍了中轴线桥梁的延续发展。王锐英代表桥文化研究团队介绍了桥梁在中线起止演变中的作用,以及中轴线桥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开幕式后,秦红岭主持了“在影像里阅读中轴线”的学术沙龙。北京中轴线研究学者、北京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李建平阐释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以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示了北京中轴线的魅力之源。现场观众与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中国圆明园专委会委员、《北京中轴百年影像》作者刘阳分享解读了自己多年收集和拍摄的中轴线建筑照片,为大家呈现了充满历史魅力的老北京城和中轴线影像。通过对这些老照片的解读,带领大家识读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变幻。

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